新闻资讯

蓝月测控•新闻资讯

温湿度无线传感技术破解野外监测难题
发布时间:2025-05-08 10:10:43    作者:创始人

在能源输送与民生保障领域,输油输气管网、城市供热管道、山区供水系统等设施往往分布在供电条件受限的野外环境。这些重要基础设施的温湿度监测不仅关乎能源传输效率,更直接影响着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。随着温湿度无线传感技术的突破性发展,基于锂电池供电的智能监测方案正在重塑行业运维模式。

一、供电环境复杂场景下的监测刚需

能源输送管网监测

长达数千公里的油气管道穿行于无人区与复杂地貌,传统供电线路铺设成本高达每公里数万元。管道内部介质温度直接影响输送效率,外部环境温湿度则关系着防腐层老化速度。今年4月国内某天然气管道因局部温度异常未能及时发现,导致泄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。

城市供热管网监测

地下供热管网分布着大量阀门井与补偿器,这些密闭空间的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设备寿命。某北方城市2022年冬季因检查井内结露导致控制系统短路,造成28个小区供暖中断的案例,凸显了持续监测的重要性。

地质灾害监测点

山区滑坡监测点、水库大坝等场景的温湿度数据是预警地质灾害的重要参数。某省地质监测站统计显示,约63%的监测点因供电问题难以实现连续数据采集,严重制约预警时效性。

9

二、锂电池温湿度传感器的技术突围

针对上述场景的供电痛点,新一代温湿度无线传感器采用三重创新设计:

超长续航能力

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功耗管理系统,配合10000mAh工业级锂电池,在每小时上传1次数据的标准工况下,可持续工作超过200天。某输气管道项目实测数据显示,在-20℃至60℃工作环境中,设备连续运行218天仍保持15%剩余电量。

自适应通信保障

内置双模通信芯片支持4G/2G自动切换,在野外信号微弱区域(RSRP≥-115dBm)仍可维持通信。特有的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数据完整率≥99.7%,某林区输油管线应用案例中,设备成功克服32次通信中断,完整回传1472组环境数据。

智能诊断系统

除常规温湿度监测外,设备同步采集供电电压、信号强度等运行参数。当检测到温度波动超过±2℃/小时或湿度骤变超过15%RH时,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,通过云平台、短信、APP推送同步告警。

图片1

三、无线传感带来的运维变革

在西南某省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中,部署的420套无线传感器替代了原有有线监测系统,施工周期缩短76%,年度维护成本降低58万元。监控中心可实时查看管网全域的温湿度热力图,历史数据追溯精度达每分钟级,为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该设备的工作模式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采样频率——当温湿度稳定时延长至2小时/次,异常时自动切换为10分钟/次高频采集。这种自适应机制使电池续航能力再提升27%,特别适合季度性变化的监测场景。

温湿度无线传感技术正在突破野外监测的最后一道屏障。随着锂电池技术、低功耗算法、4G通信三者的深度融合,管网运维进入了"无人值守、全程可控"的新阶段。这种免布线、免维护的监测方式,不仅解决了供电不便场景的监控难题,更通过大数据积累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开辟了新路径。未来随着5G物联网技术的渗透,温湿度监测将从单点采集向网格化智能诊断演进,为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更坚



 

蓝月专业气体工程师

24小时在线服务

提交需求快速为您推荐合适产品

咨询电话:13924599191(微信)


13924599191

免费样机申请

首页

返回顶部